| | | | | |
已有2網友參與糾錯
——“十二五” 規劃學習的啟示
陸川縣旅游局 沈兆普副局長
區域旅游系旅游產業發展的綜合體,旅游業發展壯大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抓旅游就是抓經濟” ,促使旅游業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或優勢產業,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視,但是區位的地理條件,交通優勢,資源存量、優勢等對促進區域旅游經濟發展切實存在區域性的差異。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建議》提出“積極發展旅游業”,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特性,發展區域旅游把區域旅游發展培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或優勢產業,提升區域旅游經濟對GDP的貢獻率,很有必要探尋區域旅游發展。
“十一五”陸川旅游的發展
一、陸川旅游的現狀。十一五以來,陸川立足于轄區內旅游資源和地理區位條件,從改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入手,以建設旅游品牌為載體,不斷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實現了十一五期間累計接待380.3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8.51億元,較“十五”期間分別增長104%和223%,為促進陸川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二、始終堅持“政府主導”發展旅游產業出成效。十一五期間,縣委政府堅信抓旅游就是抓經濟,統一思想認識,結合實際調整充實了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從政策、資金投入和管理等方面切實加大對旅游的主導作用,僅2009年度,投入資金近500多萬元,成功打造了4A級、3A級旅游景區各1個;期間組織舉辦了“溫泉旅游文化節”、“中國名豬文化節”等重大活動,陸川還獲得了“中國鐵鍋之都” 、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等榮譽,塑造了陸川區域經濟發展新形象,陸川旅游品牌創建取得了新的突破。
三、始終堅持“協調聯動”工作機制發展旅游產業。“十一五”以來,陸川旅游緊緊把握旅游產業關聯性的特點,在旅游產業領導小組正確領導下,有效的組織部門配合打造旅游品牌,特別是創A工作期間形成了領導把關、部門聯動落實的工作機制,切實做到“上下聯動,責任到人,工作到邊” ,陸川旅游“六要素”基礎設施建設得到較大改善,塑選了陸川旅游發展新形象。
四、始終堅持“品牌效應”推進項目建設發展旅游產業。“十一五”期間,陸川旅游在創A成功的基礎上,千方百計配合擴大招商,通過招商引資投入資金近4億元完善、推進旅游基礎的設施建設,九洲江夜景燈光工程、帶狀公園、中山公園、溫泉廣場、商業步行街等項目如期交付使用,城東新區溫泉體育公園工程建設有序推進,陸川一個溫泉康體養生休閑的旅游目的地悄然崛起。
陸川區域旅游的優勢
一、不可位移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
一是陸川區位明顯:陸川縣地處桂東南端,是廣西的南大門,南與廣東廉江、化州市接壤,北靠玉州區,東接北流市,西南連博白縣,是廣西通往粵港澳瓊最便捷的通道之一,也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陸川至華南第一大港口湛江港約130KM,陸川南部至湛江港不足70KM,是廣西融入粵港澳經濟圈和泛珠三角經濟圈南部的最前沿,是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陸川交通便利:陸川地處黎湛鐵路復線和洛湛鐵路結合部,黎湛鐵路復線穿越境內70KM;公路網絡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每平方公里的公路擁有量居全區前茅。馬盤二級公路從貫南北,北接國道324線,南接廣東高等公路網絡,直到湛江、海南、廣州,與鐵路行成齊頭并進的態勢;浦寶二級公路橫貫陸川西東,西與博白至北海二級公路相接,東至廣東寶圩接廣東高等級公路。玉(林)鐵(山港)高速路建設如火如荼,已形成“雙十”字交通網絡,交通十分便利
二、旅游資源豐富
一是天然旅游資源豐富,品種多樣:溫泉浴日(陸川溫泉)、謝魯山莊(AAAA級景區、烏石)、龍巖抱珠(AAA級景區,珊羅),仙嶂奇峰(陸邑第一峰,沙坡)、石湖晴雪(沙湖)、東城綠島(平樂)、東山飛瀑(縣城區)、伏波險灘(灘面)、英雄紀念碑、中山公園、帶狀公園、體育公園等。
二是民俗歷史文化豐厚:客家文化;送子觀音(沙湖)、仙女散花(沙坡)、溫泉鴨麻妹(城區)、牛王社(城區)、“二月二龍抬頭”等宗教歷史文化;溫水郡、溫水縣,“采茶戲”、霞客陸川游、桂東南起義第一槍、賽龍舟等歷史文化;王震同志在陸川、寧培瑛英雄故事、李宗仁陸川行等名人文化。
三、旅游發展環境良好
一是世界及國內旅游發展趨勢影響區域旅游。休閑度假、文化特色、健康專題、商務會展旅游將成為旅游業發展的主要旅游產品類型;靜態旅游向動態旅游發展,參與性和動感展現旅游項目將越來越受到游客的歡迎;旅游出行方式將發生變化,自駕車旅游、家庭旅游、散客旅游的比重不斷增大。
二是廣西區域旅游環境曰趨優化!侗辈繛陈糜伟l展規劃》、《關于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大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快發展旅游業的實施意見》等,廣西旅游發展戰略調整明確指出建設“溫泉養生休閑渡假帶” 、打造“桂東南宗教歷史文化” 線路,更突出了玉林的桂東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地位,意味著陸川應加快旅游吸引物的開發建設、線路整合,由旅游集散中心向旅游目的地發展。
四、旅游市場客源廣闊
一是區內市場 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條件的日益改善,區內短途旅游極有可能。
二是珠江三角洲市場 珠江三角洲地區居民生活水平高,旅游消費意識強;陸川風光游覽、養生康體、民俗風情、宗教文化類的旅游產品對廣東游客有較強的吸引力,給靠近廣東省的陸川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三是相鄰省區市場 云南、貴州、重慶和四川等旅游大省,每年接待大量的游客,居于區位優勢明顯的廣西陸川,隨著廣西與相鄰省份的道路對接的逐步完成和完善、廣西道路交通建設的不斷完善、中國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逐步建設、廣西旅游景區建設、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不斷完善、旅游經貿往來的不斷深入;此外,隨著“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的開展,北部灣經濟區風聲水起,中南與華南、西南地區的聯系將更緊密等因素,突出于溫泉休閑主題的陸川旅游必將可以分配更多客源。
四是入境市場 由于文化的同根和歷史的淵源,港澳臺市場對廣西的山水風光、宗教文化、民俗風情等旅游產品均有濃厚興趣。隨著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進一步加深,加上“西江黃金水道”通航并發揮作用,港澳臺客人必將是陸川入境旅游市場的主要客源。
陸川區域旅游的啟示
一、把握一個“溫泉康體養生休閑渡假旅游”的主題修編區域旅游規劃,破解區域旅游發展隨機性
區域旅游關聯性系數大,姑且可以隔下,但因為存量旅游資源、地理位置是實實在在客觀存在著,于是區域行政首長頻繁調整,一任領導一個樣的標新立意的隨機性卻很大。因此,區域旅游的主題要堅持科學的把握。以陸川為例,廣西南大門,座落在北部灣經濟區與西江黃金水道中間,是桂東南最便捷的陸路出口通道,擁有中國八大名泉——陸川溫泉,并座落于北部灣旅游經濟區規劃的“溫泉康體休閑旅游度假帶”之中是不可位移的;從旅游產業的角度說,依據髙層次規劃、十二五建議,陸川區域旅游規劃融入廣西北部灣區域經濟圈、大旅游圈,推進旅游的城鄉一體,必須是把握“溫泉休閑----打造嶺南旅游休閑之都” 這個主題,才能突顯特有的溫泉休閑旅游資源的特色品牌,形成陸川特色區域旅游,促進陸川區域旅游經濟的發展,為發展陸川區域旅游保持護航,解決抓區域旅游發展中的隨機性,實現旅游產業從政府主導型向目標型過度,向指導型、協調型發展。
二、把握一個“創建優秀旅游強縣”載體做實區域旅游發展要素,破解區域旅游發展單一性
區域旅游經濟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經濟,發展區域旅游不僅僅是旅游主管部門事情,“優秀旅游強縣” 旅游品牌綜合地展示了地方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新形象,其所展示的文明程度、經濟發展水平、城鄉發展水平協及多個行業、部門,因此,發展區域旅游打造地方發展“名片” ,創建優秀旅游強縣就是一個有效的載體。首先必需依靠提升區域經濟實力為加大投入有益民生工程,如防洪排污等工程、垃圾處理等;其次必需依靠住建、交通等部門完善、建設居民的養生休閑等惠民工程,如村村通公路、體育公園、市政廣場、商業步行街等;再次必需依靠宣傳媒體、文化、教育等部門教育倡導居民的文明行為,如城鄉清潔工程、社區廣場文化工程等等,共同完善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促進三個文明建設,實現打造城市發展新“名片”,實現城鎮建設與旅游發展一體化;實現文化建設與旅游發展一體化,實現經濟建設與旅游發展一體化;實現精神文明建設與旅游發展一體化;才能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處處都有發展新生機,處處都是發展新形象”綜合發展機制,區域旅游就會成為城市發展的助推器。
三、把握一個“多元管理促發展” 機制創造良好區域旅游環境,突破區域旅游發展瓶頸
一是創造良好的區域旅游科學發展環境。切實加強領導,充分認識發展旅游業的重大戰略意義,建立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績效攻堅工作機制,把旅游業發展放在國民經濟的優勢產業,并擴大到區域對外開放的戰略位置列入重要議程日程;有效推進旅游行業體制改革,實施旅游人才發展戰略;營造“人人都是旅游環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圍,形成文明、有序、健康的旅游環境;科學配備旅游行政管理人員,建立旅游管理人員合理轉業、流動機制;成立相應旅游質量監督部門,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
二是完善區域旅游業發展機制?茖W編制區域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制訂加快區域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旅游景區管理暫行辦法、旅游產業項目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探索重視城區(鎮)建設項目評審中,增加旅游行業管理部門意見建議的內容和管理職責。建立旅游發展專項基金,在財政預算內安排一定數額作為旅游發展專項基金并滾動壯大,重點用于旅游發展規劃、旅游資源保護、旅游項目的前期工作、旅游宣傳促銷和人才培訓、旅游市場開發和獎勵。同時協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加強部門聯動發展區域旅游。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強調的是協調發展,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影響甚至傷害到局部利益。因此,要堅持主導進一步完善、協調制度,集約旅游、文化、宣傳、發改、民族、交通、建設、林業、環保、國土、工商等重要執法部門力量,形成部門聯動共同發展旅游業的格局,各相關聯部門要以區域利益的大局為重,著重推進關聯內容向實質性的方面發展,循序漸進,進一步增強區域旅游發展的整體合力。
四是統籌區域旅游用地政策,優化旅游項目土地使用。依賴相關法律、條例、規劃保護旅游景區(點),堅持規劃的指導,將旅游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修編土地使用規劃事先要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根據《土地法》允許旅游建設項目用地可以通過出讓、租賃、拍賣、宅基地流轉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同時旅游項目建設用地實行優惠的招商政策,對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使用土地,可以按建設用地辦理手續。
五是創新形式,加大區域旅游宣傳促銷。要進一步提煉宣傳口號、完善宣傳工具、創新宣傳途徑、積極拓展客源市場,統一制作旅游名片、旅游畫冊、旅游招貼畫、旅游風光片;要加強與區內外各類媒體的聯系,充分利用電視、報刊、雜志、網絡以及旅行社等載體,宣傳推介區域旅游,突出溫泉文化、客家文化、生態旅游、健康休閑之旅的主題,打出自己的品牌;積極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各種旅游博覽會、展覽會、交易會、推介會、項目投資洽談會等活動;認真策劃運作區域內旅游景區節慶活動,以進一步提升區域旅游的知名度。
四、把握一個“旅客(上帝)滿意(需求)”原則統籌區域旅游產業,延伸發展做大區域旅游經濟
旅游是廣義的,休閑度假、文化特色、健康專題、商務會展旅游將成為旅游業發展的主要旅游產品類型;“來者皆是客”,其的目的千差萬別,需求各異,但創造了消費的過程和結果,完成了經濟發展所追求的目的,“游客”就是旅游行業的上帝,因此,區域旅游的發展必須把握“旅游(上帝)滿意(需求)”的原則,通過創造旅游需求刺激和拉動旅游消費,實現區域旅游經濟的騰飛。
一是堅持“點、線”旅游品牌,有效推進旅游項目建設滿足旅游觀光顧客的需求。首先堅持產品“點(景區)”創新。區域內的旅游資源是老天爺和老祖宗留下來的,需要加以維護和完善其旅游要素,就是把“點(景區)”的完善、建設好,并通過創A級品牌景區或旅游城市,提升其點(景區)的品位;其次堅持“線”規劃融合開發存量資源。隨著交通日趨完善,區域內的旅游景區旅游路線可以由旅客自定目標,更為重要的是把小區域景區(點)融入到大區域的旅游線路去開發建設,分享其大區域的大旅游市場。陸川旅游建設不能僅粗淺融合于“溫泉養生康體休閑渡假帶” 的主題開發溫泉資源,要突出包括其溫泉文化、科技溫泉、溫泉地產、溫泉產品等產業體系;同時也要突出融合于“桂東南宗教歷史文化”線路,建設沙坡——仙嶂奇峰、沙湖——石湖晴雪兩個歷史性民俗文化旅游景點,實施雙管齊下建設陸川旅游產品體糸,建設更多觀光產品、度假產品、體驗產品和主題文化產品,讓旅游活動有更多點、線的選擇,實現“旅游了不后悔”的承諾。
二是堅持“工與游、農與游”的有機結合,延伸旅游品牌滿足多層次顧客的需求。首先是在工業、農業方面實現區域旅游“點”、“線”的量的延伸。結合當前區域經濟工業立市(縣)、農業強市(縣)的戰略,融入旅游的元素實施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打造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區)。如建設陸川北部工業園旅游區、南部工業園旅游區、神龍王陸川豬深加工旅游示范點等;其次有效的組織區域旅游節慶文化活動延伸旅游市場競爭。選擇具有區域影響力強,主題鮮明,能形成產業集群的節慶活動項目,讓區域節慶旅游分享更高層次的,如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商貿市場和客源市場,做大區域旅游發展的市場,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此外,合力打造區域旅游商品。真心組織策劃設計讓具有區域特色的土特產沖出區域,闖蕩市場,如陸川鐵鍋、陸川豬扣肉、陸川玉柴小挖等;通過辦好區域節慶文化,傳承區域文化,促進旅游與區域文化特色、商貿有機統一,實現滿足商貿會展購物旅游等不同層次旅客的需求。
五、把握一個“開放、合作” 市場模式運營區域旅游,實現區域旅游發展一體化
開放是區域旅游乃至區域經濟的綜合休現,合作是區域旅游發展的必然趨勢,兩者同在市場經濟規律下體現了資源統一、產品層次,把握開放、合作的運營就是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
一、合作編制區域旅游發展規劃。通過合作盡快啟動區域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定點定線”,以全面分析要素分布,明確分工與協作,因地制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區域旅游發展外圍的整體合力。在進行“十二五”規劃時,把旅游產業納入進去、考慮進去、規劃進去,并主動融入更大區域規劃建議中爭取項目、投資。
二是合作共享投資項目。聯合建立互通共用的旅游發展項目庫,打破地區壁壘,放寬市場準入,相互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各種企業開展收購、參股、租賃等各種形式的經營,推動區域內旅游企業進行廣泛深入合作和捆綁營銷。
三是探索旅游多元化,發展區域旅游。按《廣西區加快發展旅游行業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旅游接待服務設施的完善建設!M世界級……品牌和管理公司……”打破區域旅游經營理機制落后,發展模式老套等問題。探索區域旅游資源一體化管理,實施政府主導,統籌協調,市場參與、企業主體、形成合力的多元化、產業化局面,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旅游服務職能的轉變,培育和發展旅游投資咨詢(公司)等中介機構,讓高水平的管理公司、財團、經濟實體來運作經營;探索組建區域旅游聯合休推進合作,融入兩廣十市無障礙旅游、廣西西江旅游聯盟、推行年票套票等,并使之成為加強行業管理、自律,優化適應市場的主體。
區域經濟的概念 區域經濟(regional economy) 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以一定地域為范圍,并與經濟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區域經濟反映不同地區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內涵和外延的相互關系。